辛苦了一年的携程,终于苦尽甘来了。
携程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159亿,同比增长16%;净利润达68亿,同比增长47%;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突破150亿元,已超2023年全年。
不仅如此,携程还是2024年表现最好的中概股之一,市值在年末达447亿美元,超过百度、直追京东。
然而,携程的日子是好起来了,有的人却仍旧叫苦不迭。微博上,#携程杀熟 话题有超404万阅读;去年12月中旬,携程因为一男子花15万买机票发现被多收20元,又一次登上微博热搜。
前两天,民航局预测,今年民航春运旅客运输量有望突破9000万人次,创同期历史新高;期间,全国日均航班计划约18500班,同比增长8.4%。可以想像又有多少习惯使用携程的“家人们”将又要被“杀熟”了。
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逢出来公开讲话就是催生。确实,没有人口红利了,携程能割的韭菜也就少了。有网友都想送他一个子宫,让他自己使劲生。
01 已然杀熟惯犯
去年7月,亿欧EqualOcean创始合伙人黄渊普在携程App上预订了从北京飞往阿斯塔纳的机票。页面显示的价格为 3868 元,可正当他准备下单时,携程平台却提示“卖完了”,随后刷新出来的价格竟飙至4408 元。
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黄渊普最终还是选择在携程以4408元的价格订购了机票。而就在他订购完成后,携程App上该航班的价格又回落到了3868元。
黄渊普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公开信,向携程老板梁建章喊话,控诉携程存在大数据“杀熟”问题。
尽管此后携程官方解释道,“国际机票价格浮动属正常情况”,但此事件还是引发了广泛关注,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截至目前,该话题获得了62.8万阅读量和300条讨论。
然而“携程杀熟”相关话题在微博上不仅这一条。
同时,它也是秉持着“众生平等”的原则,不管你是企业家还是普通人,就算是明星来了也一样“格杀勿论”。
2022年8月,马天宇在微博发文称,携程 “杀熟有点恶心,明明三千多的票,点进去就变成六千多,最后变成一万多。”更早的2017年,韩雪炮轰携程,表示其作为总里程超过99%的旅行者,却也遭遇了酒店订单被转卖问题。
消费者一般是很少对比各航司价格,再从中选择最低的,而掌握各航司信息的OTA平台却可以。出于对OTA平台的信任,消费者习惯性的使用OTA平台订票。
携程是OTA老大,同程旅游等在内的携程系市场份额在60%左右。但它凭借大规模数据资源和算法能力,不仅没有给消费者推荐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反而利用算法不透明,从中牟利。可怕的是,你越信任携程、越常在上面订票,它就能获得你越全面的信息,也就“杀”得越狠。
作为反击,消费者用投诉表达不满。现在点开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携程杀熟”有508条。
本次交易系根据一般商业及行业惯例达成,交易条款是公平合理的,有助于公司补充支线飞机运力,丰富和拓展公司航线网络,特别是在新疆及周边地区的国内航线。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旅客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整体利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背负一身携程的骂名心里苦吗?苦。但看看财报上持续增长的营收和利润,苦一点也值了。
从2019年前三季到2024年前三季,携程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基本把因疫情损失的时间夺了回来。
02 为何屡教不改
按理说携程都是行业大哥了,为什么还要持续经营杀熟生意呢?答案只有一个——按常理出牌不那么挣钱。
OTA作为一个渠道角色,订票业务本身不能带来直接盈利,甚至还可能入不敷出。它们通过机票预定等流量入口业务,向酒店预定、旅行预定等高毛利产品导流,从而完成盈利闭环。
中信证券披露的调研报告显示,机票“提直降代”后,OTA企业的航司佣金率仅为2%左右。如果再加上人力、带宽、算力等成本,运营交通票务业务,OTA企业甚至会亏钱。
然而,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是携程最重要的业务,约占总收入的80%。其中,交通票务业务在2023年是其最大收入来源,占比为41%。2024年第三季度,交通票务营业收入为56.5亿元(8.05亿美元)。可以对比的是,携程的旅游度假业务营业收入为16亿元,商旅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为6.56亿元。
2016-2024Q3年度携程交通票务收入及增速(左)2016-2023年度携程交通票务收入占总收入比(右)图源:华泰证券
但占比最大的业务,毛利却是相对较低的。
机票方面,2016年中国民航局出台机票代理费新政策,代理商或OTA平台每卖一张机票,无论机票价格是多少,佣金都是固定的,该规定沿用至今;火车票OTA平台没有分销权,只能获得1%-2%的增值服务费;汽车票的分销佣金更少,仅0.5-1%左右;租车服务变现率虽高达15%,但据携程旅游团队游业务CEO李小林在2025携程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分享的数据,2024年,平台内车辆规模小于30台的商家数量占比达到73%。
携程只能铤而走险。
当然,也因为杀熟需要付出的代价和收益相比还是太小了。
截至目前,外界披露的携程杀熟诉讼案件只有2021年那一起。当时法院最终认定,携程确实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以及欺骗行为,支持当事人“退一赔三”诉讼请求,判决携程赔偿对方4777.48元。这一代价,对于携程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也许你会说,这对它的品牌形象造成威胁。可大数据杀熟的不只携程一个平台。《中国商报》曾报道,一位消费者在去哪儿网查询民宿价格时发现,自己与朋友查询同一时间、同一房型、同一服务的民宿时,价格相差上百元。
就连打车软件滴滴、美团、高德也存在类似问题。
另外报道称,2024年初,有网友发现,三台登陆不同账号的手机在飞猪预定同一时间、同一舱位的航班,价格分别为400元、481元和1330元,相差近千元。
让消费者心烦的是,杀熟的行为很难判定,很多时候很难评判是不是“正常的价格波动”。即便走司法程序,如何搜集证据,如何确定侵犯权利的事实十分困难。而且,个人与携程这样的大平台对抗,通常很难占到便宜,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预期的收益极小。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讲,虽然旅游这块蛋糕很大,并在去年越做越大。但分蛋糕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美团管理层透露2023年美团到店业务快速增长,在2024年春节期间,美团到店酒旅业务创出新高,假期期间的日均交易价值同比增长36%,比2019年增长超过150%。“我们认为,到店酒旅业务将在2024年保持较高的GTV(平台交易总额)增长。”
与此同时,拥有巨大流量池的抖音也给到携程压力。今年1月7日,抖音生活服务公布了过去一年在服务商生态建设的举措与成果。2024年,抖音生活服务围绕春节、五一、暑期、国庆等节点打造了多场营销活动。如国庆期间,酒店住宿订单量同比上涨205%,“非遗游”“亲子游”等玩法受青睐;春节期间,抖音生活服务日均消费规模同比跃升153%,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金额增长1.87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对手。2023年7月,新东方成立新东方文旅公司;8月,格力集团成立珠海海辰文旅有限公司。
03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不过现在,携程的杀熟生意或许不怎么好做了。
规范市场竞争的基础性法律《不正当竞争法》,迎来第三次修改。草案的第13条将过去规定的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明确为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平台规则”等,实施恶意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草案还规定,平台经营者应当依法在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中明确平台内公平竞争规则,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制止平台内经营者不正当竞争行为。
参与立法的人士呼吁,进一步规制经营者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平台规则等实施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比如,在草案第二章中增加一条:“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信息不对称、数据或算法等对消费者实施不合理差异化的定价,损害消费者平等交易权益的行为。”
不久前,北京市委网信办牵头组织开展北京市算法治理专项行动。集中治理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违规操纵干预榜单炒作热点、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等问题。
携程自己也知道杀熟不是长久之计,还不如呼吁大家多生孩子。
1月6日的2025携程旅游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携程表示,集团旅游事业群将从技术、业务、内容等维度升级,推出旅游平台3.0战略。
在技术上,携程构建了一套体系化的AI技术解决方案,底层包括旅游垂直大模型“携程问道”在内各种模型,加上产品研发能力以及AI Agent等热门新技术。携程的目标是通过AI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大会上,携程列举了一系列AI如何改良内容生成、营销、服务等层面,提高用户的体验,但杀熟问题犹如房间里的大象,却只字未提。
携程只是说,对于生态来讲,重要的是建设它的环境,环境当中最重要的是价值判断,携程的价值观是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地为用户发现新的价值。
你看股票杠杆原理是啥,道理它都懂、工具它也有。如果还不能规避就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了。